fbpx

前言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目前房子的整修進度已經到了與統包師傅再次確認報價單以及部分細節,若沒問題就會著手簽約了。光是走到這一步,我就覺得真的花費了非常多的心力,也學到非常多事情,原本這個專欄內容是想等裝潢到一個段落在開始落筆,但或許,一步一步地記錄當下,可以更完整呈現這一路來的心路歷程,於是星期五的這個晚上,我開始重新回想這段日子發生的事情。若你是後續才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也別擔心,我日後會把從頭到尾的事情編輯成索引,你可以選擇你有幫助的段落觀看即可。

緣起

青春的回憶-楠梓

其實最一開始我是想要貸款買一間新房,在楠梓讀大學的四年,讓我非常喜歡這裡的環境,尤其是土庫跟芎蕉腳這附近。楠梓可以說是高雄市的郊區,但從我開始讀大學時,慢慢有成為副都心的趨勢,生活機能不斷活化,人口也越來越多,但由於腹地廣大,因此並不會有擁擠感,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光是楠梓區內就有三所大學。畢業後主要的生活範圍就拉回高雄市區了,但仍不時會想念楠梓,或許除了環境外,這裡也乘載了許多青春的回憶,而心中在此定居的打算也漸漸萌芽。

新屋驚人的公設比,中古屋不對眼

當時花了兩個多月跑楠梓看房,預售屋、新成屋跟中古屋都看,但總是沒有中意的。近期新建案公設比超高,動輒25%起跳,還有看到37%,加上高額的管理費,對我這種住一輩子國宅的小孩來說,實在是無法想像。而且像管理費這種長期支出也非常驚人,目前住的國宅一個月管理費是200元,一年1200;新建案最少一個月也要1500-3000,差了15倍,嚇死人,也因為以上原因,直接打消預售屋及新屋的想法。

將目標轉往中古屋後,前前後後看了許多間,始終沒看到自己中意的,可能我很龜毛,也或許是胃口被養大了。因為不管是台北老家或是現在住的祖厝,採光跟通風絕對都是一等一的沒話說,每次大白天看房,一開門看到暗暗的客廳,就知道這不是我要的窩。前前後後一直無法找到心目中的最佳解,也讓我重新思考,會不會是上帝的旨意,希望我繼續留在祖厝。

過了段時間,我靜下心想了想,我沒有見過爺爺,這間房子是我跟祂唯一的連結,如果真的要我把房子處理掉,我也非常不捨;而這裡的無論是採光、通風、生活機能及環境,也都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就繼續住下來吧!只是這間房子最大的問題就是-老舊,屋齡約36年,除了之前簡單維修過部分管線外,其他的部分都是維持最原始的格局及裝潢,而最近也開始有許多部件出現老化損壞的狀況,如果要長久居住,必須好好重新整理。

於是,我開始了這次的老屋翻新計畫。

老屋翻新,該從何開始下手呢?

作了決定之後,我也不免俗地開始上網作功課,只是網路上的資訊很零碎,沒有什麼文章列出一個大概的SOP告訴新手該從何開始。既然沒有建議SOP,那就由我來寫一個Model給後人參考吧!(小宇宙燃燒中)

以下步驟是針對「正式開工前」的準備步驟:

Step 1 – 了解自身房屋狀況

既然要翻修,身為屋主一定盡可能地釐清目前房屋的狀況,這裡指的狀況不單單是「需要維修」的部分,連房屋「本身優勢」也要列出來喔!知道的優缺點,才可以在後續的規劃中彌補先天體質不足,同時善用優勢。下面將以我家為例:

房屋特色

採光&通風

我家的方位是「坐東北朝西南」,採光跟通風都很完美。客廳有大面窗以及側邊的落地窗,陽光不會直照,好天氣的話直到晚上才需要開燈;高樓層周圍無遮擋,透過電風扇就可以讓陽台跟客廳產生對流,所以客廳我沒有裝冷氣(照片中是20年前的,我沒拆掉XD)

配置足夠,但空間比例……

室內坪數約35坪,1大廳2衛1廚4房,這樣的配置從情侶到大家庭都可以使用,只是整體的空間比例有點奇怪。客廳非常大,但4個房間、廚房、浴室都蠻小的。且由於整個果貿社區是圓形的,因此在內部的有許多畸零空間,非完整地矩形。例如我的房間是五角形的,可是每個角都不是垂直角,放床或桌子都會漏一個縫。

改善重點

水線&電線

管線已經36年了,毫無疑問,全面更換。

陽台

我家的主陽台(左圖)是半露天的,這是果貿最原始的設計,通風跟採光都很好,只是一遇到颳風下雨,就會呈現照片中積水的狀況,曬在陽台的衣物也因為沒有遮蔽,都會濕掉,而且不時有鳥從陽台往家裡面飛,非常惱人。

全戶門窗

現在的門窗是36年前的鋁門窗,有好幾扇落地窗都已經變形了,即便軌道上油了,也難以使用,且隔音效果超差,這次也會全面翻新。

壁癌

我家在廚房、陽台跟客廳,都有壁癌的產生。大樓的配置通常會將水管藏於該樓層的地板中,所以我們家天花板的壁癌,有很高機率是樓上的管線漏水。只要樓上的鄰居沒有根治這個問題,我作的再多也只是治標而已。

浴室

(浴室小到我相機拍不了全貌,只好用手機開廣角XD)左圖是主要使用的衛浴,右圖是主臥內的半套衛浴。因為換管線必須把牆壁都打掉,所以這部分也會全部重新更換。

廚房

廚房大概是這個家最方正的空間了(笑),因為水線重新安排,所以廚房也會敲掉重做。預計會把系統廚具做起來,並增加上方的吊櫃跟烘碗機,然後把目前散落於客廳的冰箱、電鍋、烤箱、熱水壺一起整併進廚房。而家裡的總電箱也在這裡,會一併更新。

Step 2 – 列出確切的翻新項目

當對房子有比較透徹的了解時,可以將你已經想到要更新的項目條列整理出來,這個部分能列的越詳細越好。因此我用Xmind作了一張心智圖,將我所有的想法整理出來,想要參考的讀者,可以點選下方連結觀看或下載範本。

《老屋翻新計畫-整修心智圖(線上閱讀版)》

《老屋翻新計畫-整修心智圖(Xmind編輯檔-雲端下載連結)》

Step 3 – 找出喜愛的風格

裝潢風格如何討論?

很多人在表達自己喜愛的設計風格時,常常會用「北歐風」、「日式風」、「無印風」等名詞來定義,但其實這些風格並沒有很明確或精準的定義,講白了就是很主觀的認定,因此容易產生代溝。我的建議是,可以直接上網找出你喜歡的範例圖,這樣後續跟設計師/統包溝通的過程,將更為順利明確,也比較不容易產生誤會。這邊列出幾個我在尋找範例的管道:

Pinterest

Pinterest是一個以視覺為主的網站,只要善用keyword,可以在上面找到許多參考風格。例如想要搜尋關於日式風格的廚房,keyword就可以設為「kitchen+japan」,就可以看到許多作品,是個非常好用的網站。除了網站外,Pinterest也有APP,真的大推!

■Facebook社團

Facebook上有蠻多相關的討論社團,目前比較大型的有北歐居家/ikea的極簡設計裝潢美學極簡風居家裝潢設計室內裝修交流分享園地。這裡面有很多人會分享自己的裝潢設計心得,也會在這裡發問互動,可以作為參考。當然也會有很多廠商來自薦,至於優不優異,必須自行判斷囉!

■各個室內設計公司的粉絲專頁

只要在FB裡搜尋「室內設計」,應該就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粉絲專頁,上面都會有他們過往的作品,也可以從中找靈感。

除了以上管道之外,直接Google搜尋也會有非常多參考資料,關於整個風格的定案,前前後後花了我大概2個多月。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回歸到現實面!!網路上的作品看起來一定都是非常美的,但不一定都能直接套用到每個人的房子中,必須回頭考量套用的可行性以及執行成本,真的是很殘酷的現實啊……

Step 4 – 預算分配

如果預算有限,各項目該如何取捨?

在預算的分配跟順序,我一直掌握一個原則:「先求有,再求好」。最基本的日常居住必須先顧及,預算足夠再來想如何裝飾裝潢,跟經營Restaurant City一樣。許多人會本末倒置,把多數預算花在裝潢,但並沒有把房屋的體質調整好,這樣日後將會花費更多時間跟心力在處理各種毛病。

以老屋翻新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工程」,所謂的基礎工程是指像:水電、泥作、拆除等範疇。由於老屋在這些範疇內,舊的舊,壞的壞,所以會優先把預算放在這些區塊上,延長老屋的使用壽命。基礎工程中最常被忽略的成本是「拆除」,拆除的部分除了拆的工之外,廢料運輸也佔了不少成本,如果你的住家有電梯,且廢料運輸到卡車上很方便,可以省下許多人力成本;但如果沒有電梯,或是廢料運輸路線麻煩,可能會導致成本上升。舉例來說,我家雖然有電梯,但是要把廢料運出去必須先繞一圈才能走到卡車可以停放的地點,人力可能會需要增加1~2人。若以人力1,500元/天來算,一天可能就要增加3,000元,若拆除時程為一星期,就須增加超過20,000元的成本。

當基礎工程確定後,再來就是其他的重點項目,例如油漆、門窗、地板、照明、廚具、衛浴設備。這些部分比較零碎,且每個人的需求與愛好都不同,大家可以自行針對需要的範疇去作功課。

最後如果還有剩預算,我才會考量透過木作來進行些裝潢,或是把剩餘的預算挹注在軟裝潢上,之後會再分享一篇軟裝潢與硬裝潢的差異。

以上的步驟如果都完成後,就要進入另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多人疑惑的問題 –該找設計師?還是要找統包?自己發包比較省?下一篇文章會來跟大家說明,我自己如何在這三者中作出選擇,以及心路歷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內容,歡迎同步訂閱我的 FB 粉專:ZaKi桑-早起上班族 以及Instagram,或是在下方訂閱電子報。我會持續分享更多關於生活、工作或開箱的資訊。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透過粉專私訊給我,收到訊息後我將盡快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