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前言

在前面兩篇文章發布後,Facebook開始收到許多私訊,詢問是否有方法可以辨別地雷設計師/統包,這個其實也是我自己很想知道的問題啊XD 因此我整理出我自己在這段過程的一些觀察小撇步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下你的想法,彼此交流一下!

初步方法(接觸前)

方法百百種,只要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方法!這邊我把我自己用的方式稍微用「時間軸」的方式來區分,主要分為「接觸前」&「接觸後」。

網路、社群評論

這個應該是多數消費者都會去做的, 畢竟現在網路那麼發達,多數人一定是直接從網路下手,這邊我也歸納出我常用的一些管道。

  • Google Map:這幾年來Google Map上的評論系統已逐漸成熟,也算是多數消費者會使用的回饋管道,上面可以看到許多消費者的回饋心得。但要留意的是,目前網軍盛行,在Google Map上的評論是可以「買的」,因此可以作為參考依據,但並不建議直接作為決定的關鍵。
  • Mobile 01:老字號網路論壇-Mobile 01,在「空間設計與裝潢」版中有許多神人等級的分享,雖然其中不乏為葉佩雯,但依舊具有參考價值。除了開箱文外,也會有些血淋淋的爭議文出現,我自己是習慣把有興趣的廠商名稱,直接在Mobile 01裡面搜尋,看看過往是否有相關心得或爭議。
  • Facebook粉絲專頁:FB粉專本身也有評論功能,但有些人不太知道這個功能的存在。而從粉專的留言處也可以看出些許端倪,只是有時候比較「奸巧」的廠商可能會透過刪或隱藏留言來粉飾太平,因此這個部分也建議做為參考,不建議作為判斷主力。
  • Facebook社團:臉書上的裝修相關社團,其資訊的豐富量不容小覷。像是「【裝潢爆料公社】」、「極簡風居家裝潢設計」或是「北歐居家/ikea的極簡設計裝潢美學」等,這些社團內會有許多消費者的裝潢心得交換,或是廠商相關的踩雷爆料,這些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相當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但裡面也同時充斥著許多「廠商自薦」,至於可信度如何就交給各位自行判斷囉!

裁判書查詢系統

通常有爭議的廠商,最終不免會鬧上法庭,因此善用法院的「裁判書查詢」系統,也可以找到地雷設計師跟統包的一些「黑歷史」。我在搜尋時會使用的關鍵字為:「公司名稱」及「公司負責人姓名」。同時我會再去交叉比對,例如負責人A之前是否有開過什麼公司,公司B是否有更換過負責人,並將這些資料都放進去查詢,會相對比較完整。

這個方法也只能做為一個參考,畢竟改名字重開一間公司也不算什麼難事,很多有爭議的人通常會用這種方式作為斷點,不斷的去洗公司行號,因此還是要特別留意。

初步方法(接觸後)

除了事前的查詢之外,在跟設計師/統包互動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細節跟徵兆是可以參考的喔!而往往這個階段的細節,會更為明顯且具有參考價值。

場勘&丈量期間

無論是設計師或統包,都免不了現場探勘丈量的流程。觀察設計師及師傅在現場丈量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們的個性。我有遇過只花了15分鐘現場草草看過,對於我提出的一些問題跟想法直接一句「那個簡單啦!」簡易帶過;也有遇過花了1~2小時,除了丈量之外也深入討論使用細節跟想法。最終可想而知,前者的報價跟細項慘不忍睹,還要我不斷追問追加;反之後者提出的內容不但完整,也加上了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跟我進行後續討論。無論是在專業度或是感受上,都有相當大的差別。

報價單細節

從每一間廠商的報價單,也可以看出其差異。我有收過一份報價單,只有2頁A4,提供的項目非常概略,例如:廚具10萬、全室地板15萬、全室門窗21萬、全室電路開關插座8萬等等,並無提及其中細項。這種就是非常容易有爭議的報價單!

廚具10萬,包含了哪些項目?全室地板是用什麼材質,SPC還是磁磚?門窗是氣密窗嗎?包含大門跟房間門?

非常多的細節在這裡面都沒有提及,而在溝通上,彼此的想法一定都是對自己有利的,這一來一往造成的期望落差將非常驚人。建議在報價單上能將各個細項完整條列,是最不容易有爭議的。我曾經遇到一位設計師,他的報價真的非常細節,甚至細節到連五金把手、滑軌及各項工資,全部分開報,基本上這樣很難造成後續的爭議,畢竟都白紙黑字寫上去了。

訊息回覆的速度與內容

基本上設計師/統包同一時段會有蠻多Case同時進行,早上通常會處理各案場的事宜,因此無法「隨時隨地」的回覆,而中午的空檔或是晚上通常會是比較能完整回覆訊息的時間。假設你遇到的設計師/統包,回覆訊息的頻率高於一天,可能也要留意是不是常態。

現有案場參觀

有些人也會要求,能到廠商現有的案場參觀,了解施工品質,同時確保是有在正常營運的。這個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我自己覺得「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像我們非專業的,如果他真的要演其實也很容易騙過我們,去現場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如果真的要參觀案場,建議可以找身邊有相關專業的朋友一起去,可能比較可以看出些蛛絲馬跡喔!

結論

以上的方法是我在這段期間的一些小收穫,但俗話說的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便做了萬全準備,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在正式交屋前依舊要留意每個過程,也是有不少簽約前好聲好氣,簽了約射後不理的無良廠商。目前看下來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找親朋好友有合作過的廠商,一來你可以先看到施工結果,二來有親朋好友先體驗過整個過程,會是很具體的參考依據。

如果你們也有其他的小撇步,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內容,歡迎同步訂閱我的 FB 粉專:ZaKi桑-早起上班族 以及Instagram,或是在右側訂閱電子報。我會持續分享更多關於生活、工作或開箱的資訊。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透過粉專私訊給我,收到訊息後我將盡快回覆。